文化

  • “我对抗世界的方式,是下班回家自己做饭”

    前几日,在公司电梯间偷听陌生人说话,一位身着正装的男子问另一位身着正装的男子:在公司每天吃什么?男子回答:点外卖啊。男子问:那下班回家以后吃啥呢?男子回答:点外卖啊。听完这番对话,感觉电梯间的灯光都暗淡了几分。这恐怕就是大部分上班...

    2024-04-30
  • 康德诞辰300周年康德与现代政治哲学

    在《康德与现代政治哲学》一书中,当代英语世界著名的康德研究学者、伦敦政经学院政治理论教授卡特琳·弗利克舒探讨了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议题和问题的相关性。她提出并论证了两个主要观点:康德的法权哲学认可形而上学在政治思想中...

    2024-04-30
  • 巴塔耶:精神分析与“恶”的解构

    巴塔耶不仅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阅读者,更是精神分析临床实践的体验者和超越者。他与精神分析之间的联姻不仅仅通过他第一任妻子西尔维亚·巴塔耶和拉康的关系达成;经由他自身的虚构写作,他在拉康提出“圣状”[1]概念的几十年之前——法国精神病学界...

    2024-04-30
  • 对话紫金陈 | 大家平时已经很累了,看小说就不要再动脑了

    ","type":"text"},{"data":{"duration":1014,"bigPosterUrl":"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17/97CA3D7F23A8E697CF95735DD2C6333A794E8977_size806_w1035_h518.png","attachmentType":"video","fileSize":"101429","guid":"9b491446-5bc1-4b6...

    2024-04-29
  • 我曾经是一名饲养员,在动物园照料一头秃毛的大黑熊

    在动物园工作一定很幸福吧,能时常和动物们贴贴——饲养员老陈会告诉你:“这纯粹是美好的幻想”。纪实小说《我曾是一名饲养员》中,作者结合亲身经历,塑造了主角老陈,一名平凡的饲养员,他经济困顿、正直善良,他为秃毛黑熊涂药膏,为大象争取口...

    2024-04-29
  • 在颠地的游廊上,一大丛罂粟茂盛地生长着

    翻书党 >【编者按】英国艺术家乔治·钱纳利是一位传奇画家,他出生于英国,但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印度和中国度过的,最终长眠于中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东方,他是一位重要的艺术大师,受到很多富商巨贾和各国来华贸易者的作画委托,包括鸦片商...

    2024-04-29
  • 忽视和占有,同时败坏着爱情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母题之一,在古典的文学中,爱情往往热烈而纯粹,是可以赋予生命意义的存在。而在当下,爱情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了。作家任晓雯说,现代的爱情“在严肃文艺中,成为蕾丝花边,能被随意镶嵌在宏大叙事之上;在商业文化中,它又成为媚俗...

    2024-04-28
  •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第八届画廊周北京将举办

    澎湃新闻获悉,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官宣,将于2024年5月23日至26日于全国农业展览馆的11号馆举办。这也是“北京当代”首次联合北京国际设计周、画廊周北京,共同打造盛大的北京艺术季。5月24日至6月2日,第八届画廊周北京举办期间,通过...

    2024-04-28
  • 过了定陶便是菏泽吗 | 星期天文学·孙一圣

    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

    2024-04-26
  • 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第六年:在熟悉的生活中享受奇遇

    从2023年初到2024年初是我拍北京地铁读书人的第六年。一件小事延续六年并仍能享受其中,这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刚刚过去的2023年很特别,地铁上的读书人终于摘下戴了三年的口罩,生活也重归熟悉的轨道。这一年,我的“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相册照...

    2024-04-26
  • 为动物的正义:人类有责任去面对和解决这笔道德债务

    全世界的动物都处于困境中。人类支配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每个地方,从陆地、海洋到天空。任何非人动物都无法逃脱人类的支配。很多时候,这种支配都对动物造成不正当的伤害,无论通过工厂化肉食工业的野蛮虐待,通过偷猎和娱乐性狩猎,通过破坏栖息地,...

    2024-04-25
  • 世界读书日丨书籍也有精美“名片”,“最美书海报”上海开展

    海报也称招贴,是古老的大众商业传播形式之一,而书海报,就是一种用于图书商业宣传的招贴。它作为书籍的一张精美“名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引领读者走进书籍世界的重要媒介。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

    2024-04-25
  • 康德诞辰300周年保罗·盖耶:我是如何被康德哲学吸引的

    康德(1724.4.22-1804.2.12)是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十八世纪德国哲学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他为世界哲学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日本学者安倍能成曾说,康德哲学是蓄水池,之前的哲学都流向他,后来的哲学又从他这里流出。我国著名的...

    2024-04-25
  •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容易过敏?

    目前,约40%的人群患有某种形式的过敏症。然而,当被问到“过敏是什么”,我们往往很难说出它的确切含义。生物学课告诉我们,过敏是“免疫的阴暗面”。在免疫系统越来越躁动的21世纪,在这个花粉柳絮纷飞的春天,过敏人如何自救?除了“保命神器”...

    2024-04-25
  • 马孔多、南京、阿勒泰,影视改编聚焦文学地图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4月17日,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出现在Netflix改编剧版的预告片里。在此之前,剧版《我的阿勒泰》刚刚在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进...

    2024-04-25
  • 谷雨江南烟雨季,且赏牡丹品春茶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见出江南烟雨的节气。谷雨时节的风物风俗有祭祀仓颉、赏牡丹、品谷雨茶等。谷雨三朝看牡丹,唐末王贞白诗有“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王维诗有:“绿艳闲且静,红衣浅...

    2024-04-25
  • 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从俄狄浦斯意志与命运的抗争,到中世纪沙漠僧侣的苦修,从初唐诗人陈子昂登楼远眺的悲歌,到帕斯卡尔阅读蒙田《随笔集》时的战栗,从卡夫卡笔下的K始终无法抵达城堡的绝望,到新媒体虚拟界面的群体性狂欢……关于孤独的书写可谓历史久远,但它成为...

    2024-04-25
  • 美墨边境的拉美“走线”人

    美墨边境的索诺拉沙漠长期充当拉美无证移民的“走线”通道。高耸的隔离墙在此终结,闯过沙漠里一道道死亡关口,移民就能如愿成为美国非法劳动大军的一员。只不过,无数人命丧途中。人类学家杰森·德莱昂亲历沙漠移民路线、采访越境者,收集衣物和骸...

    2024-04-25
  • 嘉兴,勾勒金庸一生的底色

    “这醉仙楼正在南湖之旁,湖面轻烟薄雾,几艘小舟荡漾其间,半湖水面都浮着碧油油的菱叶,他放眼观赏,登觉心旷神怡。”《射雕英雄传》第二回,金庸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江南七怪”的出场地:虚的是醉仙楼,实的是南湖,是嘉兴。而嘉兴(包括下...

    2024-04-25
  • 胡中藻诗狱:乾隆帝如何在平常诗文中读出“深意”?

    清高宗乾隆帝对权力的想象十分独特,巧妙借用诗狱的办法,塑造权力象征,胡中藻的诗文便成为了这一象征中的集中表达者。胡氏诗文实属平常的吟讽之语,不过是些与亲朋故旧之间的文期酒会之作,却被乾隆帝细读出“深意”来。对诗题的解读胡中藻,字翰...

    2024-04-25
  • 作物的故事丨辛辣之神:中国古代大蒜的栽培与利用

    大蒜,又称胡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最早在地中海沿岸栽培。张骞出使西域,大蒜传入中原。汉代以来,大蒜经历了早期药用,随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辛香调味料领域的重要蔬菜。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北方、西北、中亚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交流...

    2024-04-25
  • 艾米莉·狄金森:我的战争都埋在诗里

    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艾米莉·狄金森大概是最受人喜爱的伟大诗人之一,同时也是难以索解的谜——她在25岁之后逃避公众生活,只留下上千书信和诗作。她究竟有怎样的一生?生活中的遭遇,不同寻常的个性,激情与愉悦,失望与冲突以怎样的方式走进了她...

    2024-04-25
  • 男性禁止入住!这座酒店欢迎所有独立女性

    一百年前,不愿意只做女儿、妻子与母亲的“新女性”,有办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吗?如果她恰好身在纽约,那么这里有一个为她量身定做的好去处:巴比松大饭店——一座只允许女性入住的高层酒店式公寓。在这里,抱负满满的女性艺术家、演员、音乐家和时装...

    2024-04-25
  • 优秀如林徽因,也逃脱不了婆媳矛盾

    在大众的想象中,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的人生是明亮顺遂、风花雪月的,既有事业,也有爱情,还是旧时代里的“新女性”。然而,在旧的时代里,做一个新女性其实是极其困难的。因其太“新”,她与自己的母亲一生都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她被婆家嫌弃,梁思...

    2024-04-25
  • 最好看的英文小说来了!2024国际布克奖短名单公布

    英国当地时间4月9日,2024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公布,从今年3月公布的13本书长名单中选出了6本。布克奖设立于1969年,每年颁发一次,被认为是当代英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而作为镜像的国际布克奖创立于2005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翻译文学奖之...

    2024-04-25
  • 傅敏编《傅雷家书》中的朱梅馥——“我是家中最不重要的人”

    2024年4月7日是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诞辰116周年。2023年,随着傅敏的离去,再度唤起人们对于《傅雷家书》和傅雷一家的记忆。1954至1966年,傅雷夫妇以家书陪伴漂流海外的傅聪,绵延十三年不间断,三百余封往来家信,成就了一部文学经典,也成就...

    2024-04-25
  • “通过读书,一个孩子的胡言乱语最终变成了写作”

    都说阅读是人的灵魂栖息之所,有的人住到书里去,有的人逃到书里去,每个灵魂都拥有了自成一体的小世界。读者与作者思想碰撞时,是否会对其他读者的小世界产生一点点好奇呢?今天分享的是一本“读者之书”,作者张新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知名学...

    2024-04-25
  • 我们总说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意义”到底是什么?

    你是否也对自己做的大部分事情感到无聊,或者觉得它们都与自己无关?你是否会在某些瞬间感到生活缺乏意义?可是,什么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我们在谈论意义时,谈论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你也对生活有点儿不满,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原因,不妨参考...

    2024-04-25
  • 世界读书日·书单春天也是读书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是美国的一部青春喜剧电影,在春天的芝加哥,少男少女选择用古灵精怪打破枯燥无味的校园讲堂,将古板无波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它在用少年人享受青春、冲向生活、调皮捣蛋的反叛行为挑战刻板的秩...

    2024-04-25
  • 叶嘉莹:读小词更使我们感动

    今年是《甄嬛传》播出的第12年,这部经典剧作的热度却依旧不减,主题曲《菩萨蛮》由姚贝娜演唱,“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哀婉清丽的歌声如在耳畔。《菩萨蛮》的作者是“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温庭筠,字飞卿,著名学者叶嘉莹对《菩萨蛮》...

    2023-12-21
  • 每一代人都会爱一遍自由 | 严明

    花费四年的时间踏遍半个中国,这听上去像是某些直播间里会见到的画面。而当每一段旅途结束,最终会留下哪些记忆与画面呢?摄影师严明,用他的取景器记录了2019~2023年四年时间在路上的景象,再现沿途那些充满时间痕迹的建筑与空间——破旧的寺庙、...

    2023-12-21
  • 一个“戏”字,可以概括苏轼平生对待风雨的态度

    公元960年2月2日,陈桥驿。夜色如墨,一场密谋在夜幕的遮掩下悄然进行。这是后周都点检(禁军统帅)赵匡胤的行辕。赵因屡立军功,深受周世宗的赏识与信任。周世宗病逝,继位的恭帝年仅七岁。前一年深秋,风闻割据山西的北汉会合契丹,准备攻周。后...

    2023-12-21
  • 年轻人还在丧的时候,中老年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乐子

    小时候,读书君总想离开老家,主要是为了离开那种看上去很没意思的生活——隔壁的大爷遛弯儿多年,每次都走相同的路线;保安大哥坐在保安亭里看着外面,从黑发看成了花白头发。世界那么大,生活那么丰富,这么度日可太没意思了。当然,那是一种孩童...

    2023-12-20
  • 纪念马克·吕布诞辰百年:一位记录中国变迁的摄影师

    法国摄影家马克· 吕布(Marc Riboud)是蜚声世界的纪实摄影大师,从1957开始,他曾先后22次来到中国,是建国后获准近距离拍摄中国领导人的首位外国摄影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许入境的新闻摄影记者)。马克 • 吕布镜头下的多个瞬间已经成为了20...

    2023-12-20
  • 《西游记》讲的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而不是路程读书笔记

    我们在抄书好久不见读书君和好久不见的抄书君说,大家都想再次看到读书笔记。此时的抄书君,已经是工作三年的科技公司产品经理,长期浸泡在价值判断和逻辑拉扯的环境里,忽视了对太阳、诗歌和眼泪的感受力。相信许久不见的大家,也经常如此。嗯好,...

    2023-12-20
  • 期望值会影响一个人是感到“疼痛”,还是仅仅觉得“有压力”

    从牙痛、头痛、痛经、肌肉痛,到精神痛苦,每个人都为疼痛所扰,都试图用各种形象的隐喻来描述它。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到需要战胜的“邪恶”,人们对于疼痛的认知和讲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有些人借此展现英雄气概,有些人则无权喊疼;有些人被认为...

    2023-12-20
  • 文学青年热议:“万+”点击量背后,文学走进内心了吗?

    “最好的文学刊物是能和最广大的读者建立联系。”“写作者要走出去一点,让更多人看到。”“文学是否有真正走到观看者的内心?”……12月初,“第九届《钟山》全国青年作家笔会”和“第七届扬子江青年批评家论坛”在相邻的两间会议室同时举行着。一...

    2023-12-20
  • 一意孤行,前途未卜,还是回家吧星期天文学·金特

    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

    2023-12-20
  • 陈英×张莉:当我们不再拥有世界

    《虚掷的夏日》是意大利作家詹弗兰科·卡利加里奇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雷奥三十岁之际在罗马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他与女主人公阿里安娜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作家用幽默而浪漫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罗马这座城市与众不同...

    2023-12-20
  • 专访李翊云:写作,你永远也找不到合适的词

    编者按:《我该走了吗》是美国华裔女作家李翊云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该书中文版日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家李翊云出生于北京,1996年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免疫学博士,1997年李翊云纯粹出于兴趣加入了一个社区写作培训班,结果发现自己很...

    2023-12-20
  • 给女儿——为你所写的书,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

    如果没有F·S.菲茨杰拉德,就不会有《了不起的盖茨比》;而如果没有菲茨杰拉德的女儿,就不会有《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菲茨杰拉德致女儿书》——尽管这本书并非他的本意。这些信件是由菲茨杰拉德从小的朋友安德鲁·特恩布尔收录编辑的,他也出版...

    2023-12-20
  • 年轮里的罗马帝国兴替

    [比利时]瓦莱丽·特鲁埃除了揭示树木自身的年龄,年轮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国际知名树木年轮科学家瓦莱丽·特鲁埃通过16个有趣的故事带我们走进这一20世纪初才成立的学科。原来,树木的年轮同样默默记录着这个星球的气候变迁。那一圈圈的印迹,忠...

    2023-12-20
  • 最适合下雪天阅读的作家:罗伯特·瓦尔泽

    下过了雪,好像才有“冬天来了”的实感。瑞士诗人费德勒写:“法语是一座高贵的公园,意大利语是一处巨大的、明亮的、五彩缤纷的森林。但是德语几乎就像是一座原始森林。”在冷冽又诗意的冬天,最适合阅读的莫过于同样冷峻、却又在雪中取火的德语文...

    2023-12-20
  • 一封信,一本书、一段史料和一点感想——纪念李学勤先生

    李学勤(1933.3.28-2019.2.24)文︱葛兆光一封信我不记得第一次见到李学勤先生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在1980年代末?我好几次去过他在昌运宫的住宅。三四十年里,我和李先生的往来应该说不少,不过印象最深切的,还是1992年在西郊挂甲屯一个小小的sem...

    2023-12-20
  • 《我破碎的真理子》:私密的“死亡”没有原因

    醉心死亡者想不到遗嘱,贪生怕死者不识遗嘱。——菲利普·阿里耶斯《面对死亡的人》上卷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除非是知名公众人物,否则我们很少会从媒体上听到死亡事件中死者的姓名。这一方面是出于新闻伦理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不相关的大众...

    2023-12-20
  • 约恩·福瑟诺奖演讲:我向来明白写作能救命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7日,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在瑞典发表了自己题为《无声的语言》的诺奖演讲。他回顾了自己的创作道路,谈及了“为什么写作”、“何为文学语言”、“什么是好的写作”等诸多议题。他说:“写作是孤独的职业。”而他也...

    2023-12-20
  • 鲁智深的原型,居然是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是历史上一个很特别的皇帝,他本是一介武夫,通过陈桥兵变成为开国皇帝,却开创了宋朝这样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他武艺高超,金庸小说中著名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他笃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做得好江湖大哥,却做不好一个...

    2023-12-20
  • 这套丛书缘何能被视为“中国电影批评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日前,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六卷本《中国电影思潮史》新书发布会暨座谈会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举行。会议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张斌、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程波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

    2023-12-20
  • 当女人想要一间自己的办公室 | 爱丽丝·门罗

    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她也是第一位加拿大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1968年,37岁的门罗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讲述加拿大乡村小镇各个角落的生活片段,探索青春的回忆、亲密关系的真相和女性遭遇的各种隐秘...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