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面对压力和困惑时,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特殊节日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发起于1992年,旨在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营造良...

    2022-10-11
  • 张爱玲笔下的蹦蹦戏花旦:弃妇还是荡妇?

    在《本名张爱玲》一书中,台湾大学教授、女性主义研究者张小虹在历来张学研究以考据、传记、书信为“本”的方法论之外,提出“无主文本”这一概念,从张爱玲及其作品本身出发,探寻一条“文本化张爱玲”的全新文本阅读模式,于细微处提出新见。同时...

    2022-10-11
  • 徐贲:文科衰微的时代更需要人文启蒙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文教育”的“人文主义”就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学科名称,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科”。美国历史学家保罗·克利斯特勒(Paul O. Kristeller)指出,“人文主义这个词就来自人文主义者和人文学科这两个词...

    2022-10-10
  • 布鲁诺·拉图尔:我们从未现代过

    据法国《世界报》等多家媒体消息,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 (Bruno Latour) 于当地时间10月8日晚间逝世,享年75岁。布鲁诺·拉图尔(1947-2022),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拉图尔以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相关研究著称,是STS巴...

    2022-10-10
  • 让一千朵花儿开放!

    《菊花》/ 克劳德·莫奈 / 1878秋日宜赏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诗词塑造了菊在我们心中的印象,它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清净、淡然与隐逸。放眼全球范围,除却菊花东渡日本后短暂一段时间里成为了...

    2022-10-10
  • 懒惰也有积极意义:这个假期你休息好了吗?

    你的假期过得如何?每到休假临近,打工人的心里就开始蠢蠢欲动。安享假期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但似乎每个人身边都能发现一些“卷王”,在吐槽之余,也不由得会反省一下,是自己太懒了吗?在推崇天道酬勤、自我奋斗的世界,懒惰大多数时候都是被批判...

    2022-10-09
  • 一种日常生活的购物清单,如何成为艺术展品

    去超市之前,你要买什么?很多人为了能记清楚这些,就会在一张纸片上列出自己即将购买的物品。而买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把这张纸片扔掉。现在,这些被扔掉的小纸片,却成了一项跟影像艺术有关的创作。10月8日起,伦敦品牌博物馆一场特殊的展览对外...

    2022-10-09
  • 诺奖选择了安妮·埃尔诺,外媒如何看?

    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以表彰其“发现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瑞典文学院主席奥尔森(Anders Olsson)表示,埃尔诺的写作“始终如一地...

    2022-10-08
  • 安妮·埃尔诺为什么能得诺奖?女性的个体记忆值得被看见

    核心提示:1、安妮·埃尔诺是谁?法国著名女作家,作品专注于描写个人人生经历,尤其是女性经历。根据其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影片为女性堕胎题材。2、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颁给了她?再次兑现了“十年内必有一位法国作家”坊间定律,或许也是对女性主义和...

    2022-10-06
  •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半自传电影曾获威尼斯金狮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2年10月6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授奖词为“因为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瑞典学院给予安妮·埃尔诺的授奖词安妮...

    2022-10-06
  •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2年10月6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授奖词为“因为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安妮被誉为法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022-10-06
  • 风凉衣带吹,秋分宜珍重

    今日秋分。《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时,“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昭示了一种关于时令的协调与均衡。秋分这一天,昼夜、寒暑、阴阳,一切都不偏不倚地对称,这是追求典雅中正的古代中国最珍视的时刻...

    2022-09-29
  • 古代和中世纪是如何认识心脏的?丨世界心脏日

    一直以来,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由世界心脏联盟确定的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创设于1999年,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事实上,人类试图理解心脏和循环系统...

    2022-09-29
  • 《哈利·波特》已故主演艾伦·里克曼日记将出版,部分章节公开

    艾伦·里克曼(Alan Rickman,1946年2月21日-2016年1月14日)。里克曼是著名的英国演员、导演,生于1946年。曾出演《理智与情感》《末了阴阳情》等影片,在整个演艺生涯中获得过艾美奖、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等多个大奖。2000年起,他开始在电影...

    2022-09-29
  • 大学里面“尴尬”的文科:今天我们为什么依旧需要人文精神?

    在今天这个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中,文科似乎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尴尬的存在。大学的学科建制以及管理体系的日渐精密,使得谈论人文精神越来越不合时宜,而数字化的考核标准也经常使得那些有志于学术的师生们在表格和课题、报销之间疲于奔命。当我们想恢...

    2022-09-28
  • 路明:小镇上习以为常的故事,隐匿着时代的剧变

    “小时候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觉得非常自然。这好像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等到我长大以后再回来看,才会觉得会有一些很特殊的地方。比如,上学后发现,同学都在讲昆山话,但是有一半以上的老师是讲上海话的。”9月24日,在由静安区图书馆与静安区作家协会...

    2022-09-27
  • 中华书局创建110年:让典籍走入千家万户

    1912年1月1日,一家出版机构在上海正式创办,它的名字是中华书局。今年是中华书局创办110周年。9月23日,“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暨中华书局创建1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座谈会上,嘉宾们一起回顾了中华书局110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书...

    2022-09-27
  • 孙频、郑在欢、渡澜成为首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特选作家

    9月24日上午,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新时代与新的文学”主题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举办。论坛上公布孙频、郑在欢、渡澜三位写作者成为该计划的年度特选作家。为支持鼓励青年作家创作,王蒙先生捐出个人稿费,在中华文学基金会设立王蒙青年文学发展专...

    2022-09-26
  • 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公布首届特选作家:孙频、郑在欢、渡澜

    9月22日,在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之际,首届(2021-2022)“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正式揭晓,孙频、郑在欢、渡澜三位青年作家获选。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

    2022-09-26
  • 书中自有“冷知识”:关于书的9个小细节

    说到关于书籍的“冷知识”,你会想到什么呢?是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古怪书名?还是在打开书的某一瞬间“惊艳到”你的那一句开场白?或者你知道哪些名著曾因何而成为禁书吗?……下文9条关于书的冷知识摘选自《书中杂记》,作者克莱尔将带我们从...

    2022-09-26
  • 对谈梁永安×周嘉宁×金理:浪尖上的风与好运

    9月17日下午,周嘉宁《浪的景观》新书分享会于思南文学之家举行,作家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梁永安、金理两位老师就作品内外进行了交流对谈,澎湃新闻经主办方授权发布部分对谈内容,以飨读者。三位嘉宾在现场分享周嘉宁:这书里的三个中篇,从2018年开...

    2022-09-26
  • 阿尔茨海默病人的最后记忆:爱你,不曾忘却

    当记忆被疾病夺走,阿尔茨海默病人最坚固的回忆是什么?永远背得出女儿的电话号码;给老伴夹菜仿佛肌肉记忆;忘不了那年背儿子去城里看病、救回一条命……记忆力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症状,这种脑部退行性疾病会逐渐蚕食患者的记忆和认知。然...

    2022-09-26
  • 除了《哈利·波特》小说所写,霍格沃茨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对于每一个喜欢“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人来说,霍格沃茨都是一个永远令人魂牵梦绕、心向往之的地方。如下文所说,“没有一个建筑能像霍格沃茨这样形象鲜明,广受喜爱。它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占据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这座魔法学校、这...

    2022-09-26
  • 专访|“王鲁湘的美学世界”画展举办:抽象的笔法与激荡的画意

    9月12日起,王鲁湘先生的首次画展——“王鲁湘的美学世界”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呈现了王鲁湘的15件纸上抽象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中,最大幅的是一件丈八尺寸的《行气如虹》。王鲁湘以近四十厘米长的毛笔蘸饱了墨汁,以自己的手臂所能抵达的...

    2022-09-26
  • 作家刘亮程呼吁作家集体维权:去看看吧,你的书也在被盗卖

    “一本书被盗版售卖了20多年,真是让我心酸。这二十年来我走到哪都能遇到读者拿着盗版书让我签名。明知是盗版书,也要签,因为盗版书也是读者拿钱买的,读者是无辜的。我无力靠个人能力跟遍地的盗版商打官司维权,只有期待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

    2022-09-26
  • 出身寒门的我,不想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此前,“小镇做题家”一度成为网络热词。“小镇做题家”们依靠出色的做题能力升入名校,却发现身边那些家庭条件优渥的同学不仅会做题,而且有着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这种一定程度上是由出身所带来的差距,以及由此所催生出来的复杂...

    2022-09-26
  • 如何找到历史的“现场感”:汉家的日常与非常

    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研究著作,按照陈寅恪先生所遗留下的传统,首重家世、地域、人际关系、婚姻关系。无论是魏晋以来的寒门与儒学高门的对立,还是隋唐时代的关陇集团、李武韦杨政治世家。我们对于古代政治的理解,一定是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进入,之...

    2022-09-26
  • 许倬云: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

    面对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你是否会觉得迷茫呢?在史学大家 许倬云先生看来,人类社会的高速运转,会“使得习惯于安定的旧社会生活的人,一下子被碰破了头”。在从“旧世界”走向“新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这样的课题:在冷漠年代,人与...

    2022-09-26
  • 我的朋友啊,故乡的那棵树如今在何方?

    在城市里,树往往以社区的点缀或者道路的卫士等“身份”被安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小孩而言, 树是他们熟悉且亲密的伙伴。 他们会在树下玩耍,会将树枝和树叶变换出各种好玩的花样,甚至当他们愁闷之时,树还是可以听他们絮叨的...

    2022-09-26
  • 瑞典学院院士埃斯普马克去世,曾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离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只有半个月时间,但据瑞典媒体消息,瑞典著名作家、瑞典学院院士谢尔·埃斯普马克(Kjell Espmark)于9月18日去世,终年92岁。谢尔·埃斯普马克谢尔·埃斯普马克于1981年成为瑞典学院院士,1987年至2004年曾担任诺贝尔文...

    2022-09-26
  • “科幻作家得老年痴呆好像是一个很棒的新闻选题”

    “一分钟一分钟离人类社会越来越远。”在科幻作家韩松的微博中,这句让人联想到《三体》中汪淼看到“幽灵倒计时”似的描述,兼具着科幻的意味,同时也充满了宿命感。然而,这却是韩松在确诊“认知异常”“日常生活异常”后,每分每秒正在经历的、未...

    2022-09-26
  • 柴剑虹:《启功丛稿》纪念版并非一般意义的重印

    2022年是中华书局创办110周年,也是一代文史大家、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启功先生110周岁诞辰。澎湃新闻获悉,近期,《启功丛稿》四卷纪念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为了适合书稿内容排版需要,又更适应于今天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纪念版决...

    2022-09-26
  • 母乳与奶粉:一段有关喂养的文化史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来说,这只是故事的开始。生产之后,是选择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背后既有理性计算,也是科学话语与道德观念的必争之地。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下有关生育、人口问题的讨论之中,喂养议题一直备受关注。事实上...

    2022-09-26
  • 一生中难免有那么几次,人会荒唐地去怀疑自己的价值 | 星期天文学

    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

    2022-09-26
  • 第11次两岸人文对话在北京、台北举行

    9月16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11次两岸人文对话”在北京和台北同时举行。来自两岸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史记》的古注与今注”为主题,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了“对话”交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台湾太平洋...

    2022-09-17
  • 马伯庸:越往深看,历史越好看 | 直播预告

    如果你喜欢看历史类的小说和影视剧,那么你大概率听过马伯庸的名字。作为一位历史小说作家,这几年,马伯庸的一众作品——《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洛阳》被纷纷改编为影视剧,也让这位并不高调的作家,持续被更多人所了解。网...

    2022-09-15
  • 从《夏日大作战》到《雀斑公主》:互联网乌托邦的幻灭

    作为一部以网络虚拟世界为题材的动画电影,细田守导演2021年的新作《雀斑公主》(『竜とそばかすの姫』)大概无法避免被与他2009年的作品《夏日大作战》(『サマーウォーズ』)进行比较。事实上,《雀斑公主》中的U世界与《夏日大作战》中的OZ世界...

    2022-09-15
  • 新学期收到的第一份“仪式感”礼物竟是…

    “你最好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如果你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来,我就永远不知道我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期待……必须要有仪式。”“什么是仪式?”小王子问。狐狸回答:“仪式,就是确定一个时间,把它与其他日子和时刻区别开来。”为什么狐狸如此...

    2022-09-14
  • 《王鲁湘的美学世界》展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盛大开幕

    有这么一位文人大家,他把自己形容成喜欢寻觅“野食”的“杂食动物”,他不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传统式文人生活,他勇敢地从体制内迈向体制外,成为一个以自身能量试探文人价值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驰骋众多领域的美学和文化大家,他就是王鲁湘...

    2022-09-14
  • 大多数人都无法欣赏戈达尔,但这重要吗?

    吕克·戈达尔 视觉中国 资料图2019年3月,法国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的阿涅斯·瓦尔达去世时,有人写下这样一句话:“不要让戈达尔如此孤独”。这是因为曾经缔造世界电影奇迹的法国新浪潮一代,当时已仅余让-吕克·戈达尔一人。2022年9月13日,...

    2022-09-14
  • 007系列上映六十周年,女作家金正在续写“邦德”的故事

    眼下的这个9月,对于现年33岁的英国女作家金·舍伍德(Kim Sherwood)而言,无疑是累并快乐着的:9月1日晚间,她和演员、作家查理•希格森 (Charlie Higson)一起做客大英图书馆,第二天又马不停蹄跑到自己担任创意写作讲师的爱丁堡大学做新书...

    2022-09-13
  • 9月文艺联合书单我将前往的远方

    《老戏骨——从候场到谢幕》王晓华著,河南文艺出版社历史学家、作家王晓华的最新长篇纪实作品,书写了他所熟知的父辈的前半生,对我国大西北如西安、兰州等地的话剧运动做了梳理和记叙,实为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话剧运动发展...

    2022-09-13
  • 大英图书馆收录《赘婿》《大国重工》等16部中国网络文学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中。被收录的网络文学共计16部,分别是《赘婿》《赤心巡天》《地球纪元》《第一序列》《大国重工》《大医凌然》《画春光》《大宋的智慧》《贞观大闲人》《神藏》《复兴之...

    2022-09-13
  • 十万个秋天,从诗里来见我

    鸿雁来,玄鸟归,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渐入佳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他们对秋的感怀凝练于诗词之中,只待后人有缘,便可从中领略到秋天里的万千世界。本文作者、 作家李 修文 就是这样一位“有缘人”。 他在敦煌这片苍凉大地的行走中,调...

    2022-09-09
  • 年过半百之后,我想和父亲一起老去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人生课题。也许我们都有在孩提时候第一次思考死亡的经历,彼时彼刻,我们会感到害怕,感到无助。“你和妈妈会不会死? ” 这是本文作者、中国台湾作家郭强生,在幼年第一次面对死亡问题时试图做出的无助发问。...

    2022-09-09
  • 重看《小兵张嘎》:为何“农民是文人的榜样”?

    说起《小兵张嘎》,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对于80后、90后而言,在04年的电视剧版《小兵张嘎》中,由谢孟伟所演绎的“嘎子”可谓深入人心;而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最熟悉的“张嘎子”形象则来源于1963年的《小兵张嘎》电影。这部中国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2022-09-08
  • 关于图书馆的10条冷知识

    图书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公共场所了。不过,熟悉归熟悉,你是否真的了解图书馆呢?比如说,世界上十大图书馆是哪十家?各大图书馆的建筑上有哪些发人深思的刻字?图书馆工作台前,走出过哪些家喻户晓的名人呢?下文中,作者克莱尔将带我们走近图书...

    2022-09-08
  • 2022布克奖发布短名单,有史以来最年长作者入围

    当地时间9月6日,2022布克奖发布短名单。今年的入围名单包括来自5个国家的6位作者,其中包括迄今为止最年长的入围作者——英国作家艾伦·加纳(Alan Garner),他将于10月17日颁奖典礼当天满88岁。加纳的入围作品《糖浆沃克》(Treacle Walker)...

    2022-09-08
  • 《漫长的余生》:被时代裹挟的普通宫女的一生

    普罗大众于历史长河中,往往被浓缩成一串不那么准确的数字,能入史传碑版者少之又少,男性如此,而在作为男性附庸的古代,想要了解一个女性的一生,就更加困难。一位北魏的宫女,因为做过皇帝的傅母,其墓志又恰好得以保存于邙山,进而又恰好被发现...

    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