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在大众精神苦闷的时候,刀郎趁虚而入

    作者| 风快哉出品|凤凰网读书刀郎最近推出了新专辑《山歌廖哉》,一共11首歌,其中的《罗刹海市》尤其引人注目,被狂热追捧、传唱、改编、评论,“竞相传写,洛阳纸贵”,成了不折不扣的“现象级”存在。一首歌为何产生如此惊天动地的影响?“刀郎...

    2023-08-03
  • “繁花——金宇澄个展”将在北京首展,100余件画作集中亮相

    “繁花——金宇澄个展”将于2023年8月3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南池子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集中呈现金宇澄近十年创作的百余幅原作,涵盖其各时期各系列,大部分为首度露面。展览由南池子美术馆与云杪文化联合主办,谢晓冬策展。策展人:谢晓冬出品人:罗...

    2023-08-02
  • 成为“摇滚之乡”:新媒体滤镜下的豫北小城新乡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新乡在河南省众多地级市中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这个坐落在华北平原上的豫北小城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可以被轻易忽略的地名。如今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新乡”这个词,相关联的“秒懂百科”视频封面写着大大的“摇滚之乡...

    2023-08-02
  • 王彻之:现代诗的舒适感和不适感

    一现代诗的本质是使人舒服。听起来,这似乎违背了现代主义以降诗人和批评家们的观念。阿多诺就曾明确为现代艺术拒绝舒适感。T.S. 艾略特在他那篇著名的檄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声称现代诗写作本身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者要...

    2023-08-01
  • 译者黄燎宇:马丁·瓦尔泽拥有艺术魂、英雄魂与民族魂

    据外媒7月29日报道,德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马丁·瓦尔泽去世,享年96岁。马丁·瓦尔泽著有《菲利普斯堡的婚事》《惊马奔逃》《迸涌的流泉》《批评家之死》《恋爱中的男人》《寻找死亡的男人》《逃之夭夭》等作品,是当代德语文坛中与西格弗里德·...

    2023-08-01
  • “我希望我在变老之前死去。” | 鲍勃·迪伦私人歌单5首

    《答案在风中飘》是鲍勃·迪伦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部全新作品。书中迪伦评述猫王、约翰尼·卡什、雷·查尔斯、小理查德、雪儿、谁人乐队、诱惑演唱组等人的音乐,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他的私人音乐歌单,也用这些作品展示了一幅20世纪...

    2023-08-01
  • 当我们不再说,“你美得像个芭比娃娃”

    真人电影《芭比》于7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与北美同步上映,旋即引发了关于女性自我认知的热议。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曾开诚布公地确立影片基调:这是一部集致敬揶揄解构于一体的插科打诨、有趣之作。影片的亮点之处在于,她没有回避芭比IP在21世纪的尴尬...

    2023-07-31
  • 一些笨手笨脚也不影响我们是幸福的

    “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是我们都可能遇到的状况。看上的羽绒服卖断货了,打翻番茄酱弄脏了毛衣袖子,擦水的时候发现忘记带手帕……人生糟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在沮丧的时候,请转念一想,倒霉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幸运呢?继去年4月出版的《星期...

    2023-07-31
  • 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还配谈理想吗?| 杜素娟

    哪怕巨石袭来,眼看就要把我们压垮,拥有了理想这段弹簧的我们,还是会保留一份对自己的想象,那我们的人生就还有余地。——杜素娟,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一席”理想是人生的弹簧2023.05.27 南京大家好,我是杜素娟,在华...

    2023-07-31
  • “养老”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问题

    “养老”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问题。生育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让一场“银发海啸”不可避免。但浪潮之中,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必须发问,是谁住进了养老院?老人们住进了什么样的养老院,又将接受什么样的照护...

    2023-07-12
  • 莱布雷希特专栏:伦敦音乐文化的崩溃

    人们普遍承认了一个可悲的事实:伦敦不再是一个音乐之都。世界级管弦乐团只会每年路过这里一两次,不再驻足于此。大牌音乐家们把重要的音乐会留给了巴黎和柏林。音乐新作也已枯竭。早在疫情前就不再有重磅级新作于伦敦首演。伦敦在音乐版图上的地位...

    2023-07-12
  • 坐飞机越来越颠簸的原因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利维坦按:前几年,本人经历过最剧烈颠簸的一趟航班是飞往银川的,上下颠簸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当时的感受真的是可以用魂飞魄散来形容了……现在的研究通常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晴空湍流的增多。对流层是我...

    2023-07-12
  • “丢勒的物质世界”:如此接近,五百年前的德国日常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艺术作品兼具传统和现代。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版画家和油画家于1471年出生于德国纽伦堡,1528年在该地去世。他的创作中充满了中世纪的圣人与怪物、森林中的野人和山顶城堡 ——这些熟悉画面却隐隐带着不安...

    2023-07-11
  • 张惠雯《在北方》:女性的爱、抉择和自由

    《在北方》是张惠雯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包括《雪从南方来》《二人世界》《黑鸟》《玫瑰,玫瑰》等九篇,主要聚焦的是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尤其是行至人生中途的女性面临的情感、婚姻、养育等问题。最近,张惠雯小说集《在北方》分享会在北京举办。...

    2023-07-11
  • 《变形记》就是他的“战书”| 卡夫卡诞辰140周年

    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1883年7月3日,弗兰兹·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卡夫卡是一名保险公司职员,与此同时,他又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最伟大的德语小说家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艳兵长期研究卡...

    2023-07-10
  • 普鲁斯特早就预见了《追忆似水年华》的命运

    今天是法国著名作家、意识流文学先驱与大师马塞尔·普鲁斯特诞辰 152 周年。现重发作家 100 周年忌辰时,法语翻译家周克希的《普鲁斯特早就预见了它的命运》一文,让我们一同“追寻逝去的时光”。本文首发于《文汇报》文艺评论,经授权转载。作...

    2023-07-10
  • 今日小暑:吹几缕清风,约几个知己,酌饮四坐以散愁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日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然以“小”为名,但这一节气已经酷热难耐,贴合《说文解字》中对于“暑”的解释:暑近湿如蒸...

    2023-07-08
  • 《水浒传》的作者除了施耐庵,还有罗贯中?

    本文作者苗怀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发于“古代小说网”,经授权转载中国古代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如果要论人们最为熟悉、影响最大的作品,非四大名著莫属。 四部小说的作者姓名早已家喻户晓,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背出来: 《...

    2023-07-07
  • 鉴赏“六百年之巨匠”:从拉斐尔到欧姬芙的艺术演变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这些天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对外展出,展览以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以下简称“提森博物馆”)馆藏中70幅西方经典绘画作品,呈现自文艺复兴直至战后欧美艺术的“西方绘画史”,引领观众...

    2023-07-06
  • 《红楼梦》与大运河有何文化渊源?

    三百年前,康熙皇帝曾沿大运河数次南下。深得他信任的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奔劳,以确保接驾事务万全无虞。几百年后,这样“银子花得跟淌海水一般”的皇家巡行在当地留下来许多可供追思的历史遗迹,当然也留下了诸...

    2023-07-06
  • 致2023毕业生:“宇宙的尽头不是考编”

    对于即将离开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而言,这个夏天有一个不得不画上的句号。而在这个句号圆满之前,毕业致辞是告别的重头戏。抛却老生常谈,老师还能和学生说些什么呢?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复生老师以《三体》为蓝本,向2023年的毕业生寄语—...

    2023-07-05
  • 《喜欢你》,喜欢谁?——黄家驹的爱情谱系

    今天是香港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去世三十周年,同时也是Beyond乐队成立四十周年,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左安军所著《乐与怒:Beyond传》中的章节,以纪念这位著名音乐人。作为华语乐坛的天才音乐人,黄家驹在其短暂的十年音乐生涯中,创造出无数传世之...

    2023-07-04
  • 哪里有旧书店?“哟,您又把我给问住了。”

    对世上某一类人而言,书可谓“身外之物”中最挤占斗室又最难以割舍者。这样的人,无论是读、是买,还是收藏,对书的感情前提都是热爱,我们可以统称其为“爱书者”。然而,行业的结构性变化日新月异,更年轻的一代,很难再有旧书摊坐一下午的儿时记...

    2023-07-03
  • 少谈一些高远的志向,多吃一些好吃的吧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看着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汪曾祺总会在寥寥数笔之间勾勒出最简单朴素的“人间值得”。水墨艺术家林曦也偏爱这种“人间值得”,她觉得,“吃好吃的东西,可以说是人生中...

    2023-07-03
  • 《十月》杂志开辟新栏目“全球首发”,第一时间听到世界声音

    六位嘉宾对谈。2023年,《十月》杂志成立了新栏目——“全球首发”。评论家、《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介绍了这一文学栏目的由来:从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我们似乎一直在追赶世界文学的潮流。经过几代翻译家、出版家的不懈努力,中文的阅读和书写...

    2023-07-03
  • 莱西案:被“融化”在沙发里的女人

    © New York Post利维坦按:此案可谓疑点重重,最大的疑点就是,身为莱西的父母,在知晓女儿罹患闭锁综合症、社交恐惧以及自闭症(一说还患有严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家庭也完全有能力医治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女儿不愿意外出就医(由于莱西已...

    2023-07-03
  • 假期就是爱情的形状 | 毛尖的“假日影单”

    “短假期意味着什么,电影史告诉你。”下文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细数电影史上那些或长或短的假期,比如《罗马假日》中的一天一夜,《断背山》中一年一两周的相聚,或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长达一两个月的暑假……毛尖认为:“假期一长,...

    2023-06-30
  • 上野千鹤子对话李银河:“女性主义者就是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人”

    日本著名女性主义学者、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因2019年东大入学典礼上的一段演讲而被国内网友所熟知。在那段发人深省的视频中,她毫不掩饰地指出日本高校录取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日本社会中各种显性或隐形的男女不平等,并说:“今后等待着你们的,...

    2023-06-29
  • 献给一切消失但仍然有所照亮的:张莉、淡豹、三三谈《晚春》

    三三是90后作家,文风清丽,又有奇情,我们曾在「星期天文学」推荐她更早时期的作品《补天》。《晚春》是她的第四本短篇小说集。在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张莉看来,《晚春》写的是青年生活,但不是用青春期的方式写,三三敏感地捕捉到了当代生活,超越了...

    2023-06-28
  • “有事情可以抱怨总比没有好。” | 雷·布拉德伯里

    “有些时光就像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有些夏日拒绝结束。”——雷·布拉德伯里今天分享的是雷·布拉德伯里的短篇小说《废公路》。主人公一家自驾开上一条乡野的废公路,一路上景色惬意怡人,但妻子总担心这条无名之路上会有未知的危险出现,尽管如此...

    2023-06-28
  • 莫言、贾平凹、余华等作家出席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十周年庆典

    6月24日上午,“新时代文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

    2023-06-28
  • 《百年文人》:他们达致梦想的路径、变与不变都值得我们思考

    【编者按】19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卓有建树、性格独特鲜明的大师级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卓越智慧是启迪后人的一部大书。丛书《百年文人:清晰或模糊的背影》共六卷八册,是中南出版集团与北京领读文化合作的出版成果。该丛书以人物...

    2023-06-28
  • 文明摇篮里对话: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聚焦伏羲文化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厅举办。同根伏羲,四海如一。2023年6月21日下午,由凤凰网与天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在羲皇故里甘肃天水成功举办。此次论坛...

    2023-06-28
  • 音乐剧《恋曲》:“舶来艺术”的中国表达

    文/苏心“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一首风靡海峡两岸的《高山青》(又名《阿里山的姑娘》),引发着人们对青春爱情的无限遐想,也下意识地将其误认为台湾少数民族民歌。但实际上,这首1950年在台湾完...

    2023-06-28
  • 今日夏至 |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今日夏至,“ 昼晷已云极 ”,这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我们将度过炽热而漫长的一天。史籍中对于夏至的解释为:“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无论是凝滞的、无垠的酷热,还是迅疾而磅礴的暴雨,甚或是满池接天莲叶无穷碧,...

    2023-06-28
  • 群红漫卷下的生命意味——赏评舞蹈《簪花一卷》

    文/ 彭曼琢中国人对花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万花有灵,生生不息。民间传统节日“花朝节”就是百花生日的庆典,而在唐代名作《簪花仕女图》中,人又与花相映相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怜花爱花、叹花咏花,以至于无数佳作名篇流传至今。这些对花的...

    2023-06-28
  • 改变世界的波托西与塑造白银之城的印第安妇女

    谈及白银,波托西是一个令人不容忽视的话题。如今的波托西往往和贫穷、落后相联系。但在数百年前,波托西乃是世人心中财富的象征。“吾乃富有之波托西,世界之财库,众山之王,君主之所妒。”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授予波托西城盾徽的箴言,直观...

    2023-06-28
  • 工作、消费主义盛典下的“新穷人”

    6月18日本是6月中平平无奇的一天,却因一场年中的购物狂欢而变得备受瞩目起来。在这个消费主义盛典里,无论是“不知道钱去哪里了”的消费者,还是没日没夜加班希望完成KPI的品牌方、平台方,都被卷入了这场“战斗”里。如今硝烟即将落下,松了一口...

    2023-06-28
  • 1938年的黄鹤楼大壁画与现代主题性美术创作

    1938年盛夏,日军空袭下的大武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三年后,词作者田汉在黄鹤楼城壁上“导演”了一幅规模恢宏的抗战主题壁画——这一大壁画其后又湮没在血腥战尘中。近期新出版的《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湖南美术...

    2023-06-28
  • “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与他的黑色幽默

    在英语中,“Catch-22”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用语,代指悖论式困境,即那些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是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当人们面对这样的困境时,就会陷入死循环。这个词来自于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也是其代表作的书名。在中文世...

    2023-06-28
  • 纪念科马克·麦卡锡:他描绘了美国黑暗暴力的一面

    当地时间6月13日,美国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在其位于新墨西哥州圣达菲的家中逝世,享年89岁。科马克·麦卡锡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最出名的作品是2006年出版的后世界末日小说《长路》(The Road),讲述...

    2023-06-28
  • 往事林风眠是孤独地画,孤独地回味

    林风眠一生,画黄山最为热烈,热烈得天马行空;而画西湖最为温润,温润得泪湿衣襟。即使离开大陆迁居香港,林风眠笔下的西湖,仍然情丝绵绵。就是在晚年,无论是在日本的个展,还是台湾地区的回顾展,西湖新作还是源源不断。林风眠是孤独地画,欣赏...

    2023-06-28
  • 对话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变得商业化,我不太习惯

    提起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Marina Abramović) ,不少人会浮现出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艺术家在现场”(The Artist is Present)中的对望和凝视,以及她和乌雷 (Ulay) 在1988年徒步长城极具仪式感的分手。目前,玛丽娜...

    2023-06-28
  • 并不仅是“维米尔”,欧洲博物馆参观人数回升

    2023年以来,欧洲主要博物馆迎来了访客数量的激增,艺术爱好者们纷纷涌向展览现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6月闭幕的“维米尔大展(Vermeer)”创纪录地吸引了65万名游客,这或许准确地反映了疫情后被压抑需求的释放。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并不是...

    2023-06-28
  • 正是深刻的“悲伤”创造了俄国人的文学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在阅读和评论文学作品时,一度是文学界核心人物的伍尔夫成为了一名“普通读者”,诚挚地体味、书写着文学与生活。在《俄国人的观点》一文中,伍尔夫分析作为“外国人”的我们与...

    2023-06-28
  • 阿特伍德通过灵媒“采访”乔治·奥威尔

    如果你能与一位已故的作家交谈,你会选择跟谁对话?《使女的故事》作者、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篇文章回应了这个问题。在她本月出版的新书《Old Babes in the Wood》中,阿特伍德通过灵媒“采访”了她的偶像——于1950年过世的...

    2023-03-16
  • 毕加索辞世50周年博物馆如何直面“他的问题”

    今年是艺术家毕加索辞世50周年,他的名字频繁地被提起。作为“毕加索庆典,1973-2023”的一部分,欧洲和美国将举办不下50场展览。但面对毕加索被诟病的殖民主义和厌女症的问题,作为毕加索作品收藏重镇的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如何讲述藏品?并对上个世...

    2023-03-14
  • 今日惊蛰,去看一棵开花的树吧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今日惊蛰,此后春日融融,万物尽显勃勃生机。一、延宕着的祈盼惊蛰时节,春已过半。但以我国幅员之大,各地气之千差万别,我们总会观察到南方芳菲将尽,而北方桃花始盛之场景。这种对比,自古而然,人与万物一起在时空中...

    2023-03-13
  • 52层的美术馆里,仰望的星象与“星象魔法”

    从人类祖先开始仰望星空起,就是一个从自然现象追问世界本质的求知过程,也是一个从天文内在于人文的文明过程。3月10日,地处高楼52层高空中的南京金鹰美术馆举办了2023年首展“星象魔法”,以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朝闻道》为灵感,围绕“星象”这一...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