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塔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9 21:21 点击:233580

:健康养生 在风干物燥的秋冬季节,为了避免出现口干鼻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症状,你还可以自我按摩来调养。穴位按摩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此穴。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达到一定的除燥降火之效。合谷穴合谷穴即我们平常说的虎口。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此穴来消消火。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太冲穴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此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具体的做法是,在按摩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拍打“保健窝”拍手心窝:每天双手相互拍击100~200次,或用拍子相互拍击100~200次,使两侧手心窝都能小灯塔

:健康养生 刘军前几天莫名其妙出现左腰部疼痛难忍,由于地里的农活较多,他没及时到医院求治,而是自以为腰肌扭伤,让妻子便到药店随意买了外贴膏药。贴过后,谁知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重,晚上竟疼得不能入睡,几天后出现了水疱!这下他可慌了神,急急忙忙赶到医院来诊疗。生活中,像刘军这样的患者常有,自以为是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结果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延误并加重病情。因为这种病痛并非缘于腰肌扭伤或劳损,而是秋季最易流行的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之一。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特别容易感染。但相比之下,老年人的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龙腰”。这是由于该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沿神经走向呈带状,其中60%以上侵犯的是胸腰部位,也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疼痛往往是最先驱的症状,可能几天,甚至十几天。这时候,由于还没有皮疹发生,往往容易诊为腰肌扭伤、劳损、偏头疼或其他疾病。遇到这些情况,人们应提高警惕,特别在秋季。及时正确地诊治是减少痛苦的关键,运用中医中药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同时配合外用光疗理疗,对尽早修复被损伤的神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适当采用一些食疗,可有效减小灯塔

:健康养生 我一直有痛经症状,经常听到周围人说“痛经结婚后生了孩子就会好的”。我也确实有几个朋友生完孩子后,痛经症状比生孩子前有所减轻。性生活真的可以治疗痛经吗?痛经对女性来说是常见的问题,同时也能听到周围的人说等结婚后痛经就不会再有了。究竟是不是这样,看看专家是怎么解答的吧。痛经是女性最常见的问题,临床上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中的一些人可以通过规律的性生活得到缓解。这一类痛经通常是由于女性子宫颈狭窄,或子宫位置屈曲,造成经血滞留在子宫内,子宫受刺激而引起的。婚后尤其是分娩后,阴道口、子宫口变大,子宫内膜和经血能够顺利排出,所以痛经会消失。此外,神经因素会使得体内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催产素升高,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导致痛经,如果婚后生活规律、精神放松,有可能会有所好转,但如果劳累、紧张,痛经还会加重。值得提醒的是,子宫过度后倾、子宫发育不全等也会引发痛经,这种不能用结婚来解决,应该尽早去医院。另一种痛经是因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是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炎而引发的痛经。这类患者如果一味等着性生活来缓解病情,就会延误治疗。一旦出现痛经,应先进行妇科检查,明确诊断后再选药治疗,而且最好选用中成小灯塔

:健康养生 > 经验主义 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给自己开处方买药,这种“自助医疗”固然省时、省钱,但隐患很多,更是弊大于利,有时甚至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随大流购药吃大亏有位并发肝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听他的位病友介绍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错,于是就去药店买来照服,结果肾功能越来越差,转氨酶明显上升,还引起了乳酸性酸中毒,险些丢了性命。后经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用胰岛素治疗后,才得以转危为安。每个糖尿病病人的分型、胖瘦、年龄、病程、并发症各不相同,用药也不能千篇一律。在选购药物的时候,应当依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能听人家说用什么药好就吃什么药。迷信老经验耽误病李大爷是个有10多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天,听棋友老赵说他刚上初中的孙子最近总口渴,特别能喝水,饭量很大却感觉浑身无力。热心的李大爷断定小孩可能得了糖尿病,拿自家的血糖仪一查,血糖果然很高。李大爷按照自己的经验,让老赵的孙子吃消渴丸,然而,孩子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后因1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入院,经过抢救方转危为安。李大爷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来治疗1型糖尿病,这种“自助医疗”的毛病来自经小灯塔

:健康养生 童女士平素身体都是很好的。20天前突然有点小感冒,出现发热、咽痛,体温在38℃徘徊。这边又是吃药,那边不停地挂抗生素,到后来还加了中药。结果病情不见好,一次量,体温,温度计显示40℃了。这下她慌了神,到省人民医院求治后被收住入院。当天,医生检查发现童女士的体温39.5℃,但是除了轻度咽痛,其他没什么不舒服的,辅助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于是医生考虑“药物热”,暂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观察2天后,童女士的体温竟然下降到正常水平了。其实临床不难碰到这样的病人,不明原因发热求诊,越是害怕越是吃药,越是吃药。体温越是不下来。药物热一般是指患者因使用一种药物或多种药物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临床上常见的致药物热的药物有青霉素类、抗组胺药、水杨酸类、甲状腺素、磺胺类等,较常见的有:头孢类、利福平、链霉素、西咪替丁、肝素等。一些胰岛素,中药等也可能引起药物热。临床上碰到的药物热患者,多是原发病已有好转,但体温仍然很高,或体温一度下降后再度升高,却又找不到引起发热或加重的确切病因。典型药物热出现在用药后第7~10天,若病人以前接触过这次所用的药物,则常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即出现发热,个别病人可短至1小时或小灯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