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开启欧洲行,展示领导力之旅?尴尬的缝补之旅?

2023-07-11 17:13:18 来源:网络

随着“空军一号”9日降落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美国总统拜登的欧洲之行拉开帷幕。从9日至13日,拜登将访问英国、立陶宛和芬兰,出席北约、美国—北欧国家领导人两场峰会。

外界认为,相比一年前访问西班牙出席北约峰会,拜登这次访欧面临新的形势——乌克兰危机进入第二年,跨大西洋盟友内部裂痕日益明显。美方希望借此访展示领导力、加强凝聚力,但是能否实现却被打上问号。

新形势下有新目标

从行程安排来看,拜登的欧洲五日行紧凑密集。在首站英国,拜登10日与英国首相苏纳克举行会谈。这是自去年10月苏纳克上任以来两人的第6次会面。双方聚焦双边关系、乌克兰问题等话题。

当天,拜登还前往温莎城堡拜访查尔斯三世。这是查尔斯三世加冕以来两人首次会面。应对气候变化及与之相关的融资问题受到双方关注。

紧接着,拜登将于11日、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逗留两天,出席北约峰会。峰会寻求通过对乌克兰长期援助方案、新的地区防御计划,并讨论扩员等议题。拜登还定于周三在维尔纽斯大学发表讲话。

芬兰是此行最后一站。拜登将在赫尔辛基与芬兰领导人会晤,庆祝芬兰成为北约成员国,并参加美国与北欧国家领导人的峰会。

从时机背景来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与一年之前赴马德里出席北约峰会相比,拜登本周访欧面临不同的国内外形势。

外部,乌克兰危机进入第二年,正值关键时刻。一方面,乌克兰目前正在加紧反攻,志在今秋收复被俄罗斯占领的土地,但是进展缓慢。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延宕已对欧洲经济、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导致欧洲与美国分歧日益明显,欧洲的战略自主声音愈发响亮。同时,美国援乌集束弹药、乌克兰“入约”等事项也在盟友内部引发争议与分歧。

内部,美国国内政治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美国2024年大选临近,两党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也表现在对外关系上。比如共和党方面对无限期支持乌克兰表示担忧,特朗普鼓吹能结束俄乌冲突,且人气不输拜登,这给拜登造成较大压力。

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拜登此次访欧带有几重目标。一是,与欧洲盟友协商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特别是如何让北约加大对俄乌冲突的干预,进一步削弱俄罗斯。二是,针对一些分歧和矛盾,“与欧洲盟友、北约成员国协调立场,进一步提升内部凝聚力”,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说。三是通过对欧外交,继续整固盟友体系,为自己竞选连任加分。

定制路线不无考量

在分析人士看来,拜登此次对访问国的选择也颇有讲究。

袁征指出,美国外交有其侧重点与特别用意,这次定制的访问路线也不无考量。

首站访英可谓美国一贯的外交套路。即借重美英特殊关系对欧洲及北约发挥影响力。比如在北约峰会前,双方试图先就一些问题“对表”,以便达成默契。访问立陶宛、芬兰也涉及美国外交布局。两国历史上与俄罗斯关系复杂微妙,现实中又都处于对抗俄罗斯第一线。尤其是芬兰等北欧国家,俄乌冲突爆发后,已扭转过去在东西方之间的平衡中立姿态,转向站队西方。拜登希望通过访问对这些国家表达支持,以便使其更好地发挥牵制俄罗斯的战略作用。

王勇也认为三国之行显示出美国的战略布局。首先,英美同盟是美国对欧政策核心,需要继续巩固与英国关系。其次,访问立陶宛除了与出席北约峰会相关,或许还有一个心思。立陶宛在对华关系上支持美国外交政策和地缘战略,此次访问可以作为对立陶宛的奖赏和支持。至于访问芬兰以及举行美国与北欧国家领导人会议,是在一些北欧国家改弦易辙加入北约的新形势下,有意巩固与北欧国家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牵头与北欧国家领导人举行峰会,被视为美国在芬兰加入北约后,欲重塑北欧地区的防御力量,提升该地区对抗俄罗斯的能力。

“在北约的新北方,出现遏制俄罗斯的新机遇。”路透社称。北约“北扩”将重塑欧洲安全版图,从波罗的海到高北地区,有可能成为北约一个整体作战区域。

袁征补充道,从形式上说,美国召集北欧国家领导人开峰会体现了拜登政府推崇的小多边外交模式。从内容来看,峰会预计还会涉及北极地区的布防、通航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领导力”恐难实现

谈及拜登这次欧洲之旅,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高调宣称,这次访问将“展示拜登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导力”。不过,舆论有点冷眼旁观,认为这可能是一次尴尬的、不乏挑战的旅程。

在英国一站,外界认为,拜登专程到访似乎有安抚盟友、修补感情的考虑。

在英国舆论看来,拜登似有“冷落”英国之嫌。今年4月,为纪念美国推动签署的《贝尔法斯特协议》签署25周年,拜登前往英国和爱尔兰,但没有会见查尔斯三世,与苏纳克也是匆匆相见。5月,拜登又缺席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典礼,由“第一夫人”吉尔代劳。英国广播公司(BBC)称,拜登可能无意冒犯,但是他的缺席引人注目。

就下任北约秘书长人选,美英也产生龃龉。拜登未给“挺乌先锋”的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背书,相反却支持欧盟委员会主席、德国前防长冯德莱恩。

英国舆论对美国总统此访并未抱有很高期待。“拜登的停留是如此短暂,以至于这对跨大西洋盟友之间的裂痕可能需要借助热情的握手和充分的礼节来努力消除。”BBC评论称。

赴立陶宛出席北约峰会被视为拜登此行重头戏,但同样也被形容为一次“赶考”,即如何团结北约。因为一连串分歧将考验拜登的“缝补”能力。

首先摆在面前的是集束弹药问题。

访欧前,拜登为这一“艰难决定”进行辩护。他说,提供集束弹药是这场战争的关键,能帮助基辅突破俄军防御,加速反攻。而且乌克兰政府已书面承诺将谨慎使用这种争议弹药。

但是舆论认为,这一解释不足以平息北约盟国的质疑。英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已明确表示反对。由于超过三分之二的北约成员国签署国际公约禁用杀伤力大的集束弹药,访欧期间,拜登仍会面临盟友抛出的疑问。

还有最棘手的乌克兰“入约”问题。

对于何时向乌克兰发出加入北约的邀请,各方存在分歧。

美国和德国坚持认为,当下重点应该放在向乌提供武器和弹药上,而不是采取邀乌“入约”这种更具挑衅性的措施。

访欧前夕,拜登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似乎就此问题定调。他表示,乌克兰现在加入北约还为时过早,因为俄乌冲突仍在进行,一旦乌克兰现在加入,就意味着“我们与俄罗斯开战”。

然而,北约东翼国家却希望能迅速采取行动,为乌克兰“入约”得到更坚定的保证,以此作为反击和威慑俄罗斯的一种方式。

在美联社看来,北约峰会所能达成的妥协方案是,建立所谓的北约—乌克兰理事会,在商谈桌上给予基辅一个席位,以提升北约与乌克兰的关系,仅此而已。

再有瑞典迟迟难以“入约”的问题。

由于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匈牙利始终未亮绿灯,瑞典加入北约进程迟滞不前。

访欧前,拜登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电话,表达了欢迎瑞典尽快加入北约的愿望。双方同意在北约峰会期间举行会谈。外界预计,拜登届时将向土耳其施压,迫使后者同意瑞典加入北约,但是埃尔多安会否买账却是未知数。

王勇认为,从目前来看,相对于土耳其,美国的谈判筹码并不多。相反,埃尔多安刚刚赢得连任,国内地位稳固,在大国之间也更加游刃有余,完全可以不必理会美国的施压。

此外,北约成员国军费“达标”、下任秘书长人选、北约向亚太发展等事宜也都暴露这一军事联盟的内部温差。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反对北约在日本设立联络处。

“享有盛誉的北约团结正面临新的压力。”美联社评论称。

袁征指出,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日益失去存在感和方向感,而俄乌冲突赋予北约新的生机。但在北约再次整装上路之后,尤其是从原来的军事同盟向政治同盟延伸拓展之际,内部势必将产生更多矛盾。

至于芬兰之行,对拜登来说,或许是面上有光的访问。因为芬兰已经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

不过,也有美国媒体提醒,这一站虽然有点绕场一周庆祝胜利的意味,但也可能是对未竟事业的提醒。毕竟,与芬兰同时申请“入约”的瑞典,至今仍在门外等待。

在王勇看来,拜登此行要达到在世界舞台展示领导力的目标恐怕比过去更难。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甚至长期化,都可能进一步扩大美欧之间的分歧。

《华盛顿邮报》也指出,拜登希望通过这次访欧唤起共同使命感,并向俄罗斯传递一个信息,即北约仍致力于长期支持乌克兰。但是,随着冲突久拖不决,日益明显的裂痕可能会使团结更难实现,世界领导人也越来越难以达成共识。

,拜登开启欧洲五笔字 行,展示领导力之旅?尴尬的缝补之旅?

相关:

淄博烧烤店抢旅游团群殴背后巅峰过后,大打出手。01数月后,淄博登上热搜的新闻开始变得不堪。7月9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山东淄博两烧烤店疑似因抢客人发生冲突,一家烧烤店围殴另一家店。据《潇湘晨报》报道,事发7月8日晚,涉事烧烤店齐老三烧烤到另一家烧烤店揽客,被抢客的烧烤店心生不满,于是与其理论,结..

后危机时代,欧洲天然气行业的投资困境和转型出路图源:Pixabay撰文|丁骁责编|冯灏俄乌冲突爆发已近一年半,欧洲天然气危机终于不再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的头条标题。拜市场机制触发的高气价和暖冬所赐,欧洲不再缺气了。虽然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但天然气行业仍然处在后危机时代的阴霾当中——过去一年,紧急筹备的液化天然气(LNG)..

今年气温高降水少,什么原因7月10日,北方高温天气继续发力,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以及四川盆地等地还是高温天气。今年以来,我国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入汛以来降水偏少,很多人说跟厄尔尼诺现象有关,是这样吗?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了今..

河北一县纪委书记司机开车酿事故,当地:两人不幸身亡7月1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河北沧州海兴县纪委书记的司机开车撞死两人。10日晚,极目新闻记者从当地多部门获悉,此事为几天前发生,两人在车祸中不幸身亡。现场视频显示,马路上有两个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旁边有一男子正在打电话,路边有多人在围观。在前方不远处,一辆黑色轿车停在..